数码印刷

聊聊关于色彩管理最折磨人的几件事

来源:科印网作者:谢雨林时间:2018/02/15 点击:
  有色彩管理算来得20年了,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色彩管理的认识仍旧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有了色彩管理系统就能解决所有印刷设计质量问题;认为拥有了色彩管理相关的软硬件,便拥有了成功的色彩管理系统。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企业花了不小的代价购置了各类软硬件后,印刷设计生产中的颜色一致性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另有一些企业花代价做成了色彩管理系统,没多长时间后,系统失效了,又回到了无色彩管理时的生产状态。
  结合实际生产流程和印刷设计质量控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回归到做色彩管理必须要了解的几件事,帮助企业理清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色彩管理体系来进行有效的印刷设计质量控制。
  色彩管理能做什么?
  色彩管理的目标是追求“所见即所得”,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色彩转换模块(CMM),以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PCS)为桥梁,实现特定设备间的源色空间(ICC)向目标色空间(ICC)的转换。例如以印刷机的色域为源色空间,向喷墨打印机的色域空间转换,实现数码打样;又如,以印刷机的色域为源色空间,向显示器的色域空间转换,实现屏幕软打样。
  色彩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色空间数据转换层面,通过相关软件完成;另一个是颜色再现的物理层面,如显示器各像素RGB的亮度值、喷墨打印机各色墨滴大小与数量、印版各色网点面积率、各色油墨密度、网点扩大值等。这些物理量的控制,有些可通过色彩管理软件直接控制相关设备输出实现,如显示器、喷墨打印机、数码印刷机等;有些不能通过色彩管理软件控制,如印版网点面积率、油墨密度、网点扩大值等。
  软件中完成的色空间转换数据结果总是稳定的,而颜色的物理再现受设备的影响,很难预知,这是实现稳定色彩管理的最大难点。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见即所得”中“所得”结果的优劣判断不是色彩管理系统能做的事情,而是使用者的责任。
  色彩管理不能做什么?
  1、由于原理性的误差,色彩管理系统不能做到完全的“所见即所得”。
  比较典型的几个例子有:数码相机的色域大于印刷设计色域,印刷设计想完全忠实复制数码照片是不可能的;数码打样系统中,虽然喷墨打印机的色域大于印刷设计色域,但色空间转换是利用LUT表进行插值计算转换,由于插值算法本身存有误差,数码打样并不能完全精确再现印刷设计结果;颜色科学中对颜色心理感受的研究还在探索中,如发光体与反射体颜色心理感受如何统一等问题,造成了目前屏幕软打样的还原精度要差于数码打样的还原精度。
  2、色彩管理只能解决印刷设计中色彩准确传递的技术性问题,但无法解决印刷设计复制中的艺术性问题。
  由于色彩管理系统追求的是颜色数据在不同色空间中精确转换与传递,系统不会知道一张图片是不是偏色、是不是高光、暗调定标不正确、是不是层次分布不理想等等问题。
  3、色彩管理软件无法对印刷设计生产中涉及颜色还原的所有设备输出进行有效控制。
  如今的数码印刷设备都在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如静电类、电子油墨类、喷墨类等,这些数码印刷设备大都集成了色彩管理系统,使印刷设计中的颜色控制变得简单。但对于传统胶印设备来说,色彩管理技术做不到对CTP出版网点的精确控制,做不到对油墨厚度、网点扩大率等方面的控制,而这些因素对颜色还原有最直接影响。这就需要采用分光光度计等质量检测设备的配合,通过获取印刷设计生产中的颜色数据,进行动态的质量控制。
  4、色彩管理存在对专色控制的局限。
  当前的色彩管理技术最擅长的是以CMYK四色分色为基础的色彩还原,还不能很好地还原一些特殊复制要求,如专色金、银、珠光、UV等。
  总体来说,印刷设计企业的色彩管理系统其实存在一个总系统与子系统关系问题,从数码相机输入到印刷机输出是企业色彩管理一个完整的总系统,同时还存在一些色彩管理子系统的情况,如显示器、数码印刷机等。现在大部分色彩管理教程都是侧重介绍颜色数据在各子系统印刷设备间的传递问题。由于子系统的相关软件都有设备校准功能,色彩管理就相对简单,使用者按要求操作就能得到不错的结果。但对无色彩管理子系统的装备,如CTP、印刷机等,常常是问题出现的地方,又对印刷设计结果影响特别大,在实际生产中这些问题都不能回避。

  三、怎样才能保证色彩管理系统正常的工作?
  一个闭环控制的色彩管理系统涉及的印刷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显示器、扫描仪、出版设备、打样设备与印刷设备等,还包括一些生产用软件,如PS、ID、CorelDraw、流程控制软件等。包装印刷设计企业可能还有复杂的印后工序,如覆膜、上光、UV、烫印等,这些工序对颜色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讨论后工序所涉及的问题。
  目前,色彩管理的软件主要包括屏幕软打样软件、数码打样软件、数码印刷机色彩管理系统、ICC文件制作编辑软件、独立的色域转换软件等。色彩管理的硬件主要是各种测量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密度计、印版测量仪等。
  上述提到的印刷设计生产用软件和设备、色彩管理用软件和仪器等由多个厂商提供。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也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如ProfileMaker软件中有屏幕校正功能,而专业图像级显示器自带的屏幕校正软件能得到更好的校正结果;ProfileMaker有ICC文件制作与编辑功能,而数码打样时更倾向使用软件自带的生成ICC文件功能……在面临多种软、硬件的色彩管理系统集成问题时,既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要使颜色数据能在各个子系统中正确传递确实是不小的难题。
  四、企业色彩管理体系搭建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还有一个比技术本身更突出的技术管理问题。目前多数印刷设计企业的技术工作比较分散,技术大神们按工序被分到了不同部门,由于很多种原因,技术问题往往转变成利益之争。例如,当出现印刷设计结果与打样不符的情况要追查责任时,制版主管常认为是印刷设计部门没有认真追样造成的,而印刷设计主管反击时会说制版部门提供的样张根本追不上,造成双方矛盾,而问题却还没有解决。
  类似的技术管理问题会让企业不断丧失对色彩管理系统的信心,直至花钱建设的系统基本废弃,这能不让人着急吗?要保证色彩管理系统正常工作,在做系统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独立的以色彩管理为核心的工艺技术团队
  独立的、与各工序生产部门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技术团队很重要,该团队要有能力保障颜色数据在色彩管理总系统间正确传递,团队成员须分工掌握图像处理技术、色彩管理技术、输出制版技术、印刷设计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环节要点与细节。
  2、建立规范化、数据化的技术管理体系
  规范化、数据化是印刷设计生产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色彩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曾有某企业反映印刷设计追样时,总会有品红版局部追色偏差较大的情况,检查印张时发现品红版有严重的局部纵向重影,进一步检查发现印刷机品红色组的橡皮包衬比正常大了20丝左右,校正包衬、清洗牙排并重新平牙后,问题解决。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这些问题都不是色彩管理系统能解决的问题,但对最终的印刷设计结果却影响很大。因此,印刷设计企业建立规范化、数据化技术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没有这些基础做保证,色彩管理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3、选择有色彩管理系统集成能力的供应商
  目前市场上的色彩管理系统软、硬件多数是采取代理销售方式,由于竞争激烈,低利润率使代理商很难保证高水平的服务团队建设,这也导致了企业买了色彩管理相关系统后,却得不到后续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有时反而感到活更难干了。(责编:解萌)
  本文根据印刷设计色彩控制论坛微信《论企业色彩管理系统建设》文章改编,非常感谢原作者老谢的精心整理和总结。文章从大的方面讨论了与色彩管理相关的几个热点问题,对于希望自主搭建色彩管理系统的企业来说,这些讨论还会偏于笼统,但是为印刷设计质量控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科印网在印刷设计质量控制新视角 打响机长升级战专题中会持续关注相关话题,欢迎您的支持和来稿,期待我们共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