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印刷

浅谈数字出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科印网作者:网络时间:2017/02/26 点击:

  数字出版发展趋势

  讲到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我觉得很难说明白,不同的专家、领导,有不同的看法,我总结了4点,和大家分享。

  一、产业融合势不可挡

  国家提出一个词叫“文化科技融合”,从产业角度来讲,是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被称为现代社会两个“互为表里的超级产业”。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信息产业所体现的是形式,是表;而文化产业则是内容,是里。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产业融合,还存在谁融合谁的问题,现状是双向不对称,信息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多,文化产业融合信息产业少。通信业融合传媒业多,传媒业融合通信业少。信息产业是主动的,文化产业是被动的。通信业是主动的,传媒业是被动的。

  中国移动的全媒体战略布局显示出信息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全面渗透。

  2006年,中国移动提出“成为移动信息专家”的新战略定位,希望实现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型。中国移动在全国建了8个基地,不管是音乐、阅读、视频、地图、游戏、动漫、电子商务,还是互联网,基本上和文化、媒体、新闻出版都有关系。

  二、数字复合出版大行其道

  什么叫复合出版?现在有的出版集团讲,我的集团内部有图书出版社,有报社,有期刊社,有音像电子出版单位,有网络公司,是不是就叫复合了呢?其实不是这个概念。把不同的单位放在一起并不代表你就打破了产业的划分。数字复合出版实际上是指新闻出版单位以结构化内容加工和管理为核心,支持多重产品和服务形态的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的按需出版方式。包括:

  不同出版形式的复合。未来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将打破传统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的划分。

  不同媒介的复合。如纸张、光盘、磁带、PC、手机、电视屏幕等。

  不同产品和服务形态的复合。如电子书、手机报、数字资源库、在线服务、电子课堂等。

  不同信息利用方式的复合。如阅读、信息检索、知识关联、多媒体视听、互动交流等。

  三、平台为王渐成共识

  平台为王基本上已成共识,我们看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图1),三分为内容、平台、终端。这个“三国演义”和魏蜀吴三国演义不太一样。魏蜀吴三国演义是一强两弱,孙刘联合抵抗曹魏,但是内容、平台、终端这个三分法是一弱两强,做内容的人是没有话语权的,做平台的,做终端的是很强势的。如果按照七分法,则包括:内容提供、技术提供、平台运营、支付提供、硬件提供、网络运营和渠道运营,在这战国七雄里,到底谁是王者?我们总是听到不同的人说“内容为王”“平台为王”“运营为王”“终端为王”“技术为王”等,到底谁为王呢?现在基本上有个共识,那就是“平台为王”,得平台者得天下。平台模式的风靡世界是逝去的乔布斯为我们创造的。当然,苹果的产品大家都很喜欢。我想,真正改变一切的并不是产品,而是平台。苹果公司本身不生产任何内容,只是搭建一个平台,全世界都在为其提供内容。苹果公司搭建的App Store虚拟超市,一边是成千上万的产品提供商,另一边则是持有其终端产品的移动用户,两者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自由交易。

  “平台为王”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以前流行一个说法:“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最近几年的发展表明,超一流企业是做平台。平台实质上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大趋势的集大成者。

  四、技术内容浑然一体

  在数字出版产业和数字化阅读的大趋势下,最早涉足数字出版的技术提供商,加快了向内容提供商转型的步伐,如方正、同方、谷歌、百度、盛大。以百度为例,在张洪波看来,百度文库的问题已不再适用于“避风港”原则,百度已然从一个网络服务提供商变成一个内容服务提供商。

  我们知道,原来“软件”和“程序”在计算机专业中,是有着特定内涵的专业术语,现在成了一个最基本的词。无数的新闻出版单位因为自己的产品做成了应用程序,放到了苹果公司的商店里而感到非常高兴。在App Store中,“软件”或“程序”的概念就是一本书籍、一曲音乐、一段视频、一本期刊、一张报纸。技术与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数字出版重大工程

  第二个方面,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总署在重大科技工程方面的一些工作。

  2010年5月19日,柳斌杰署长在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是中央推进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我认为这个重大工程建设确定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大手笔,将改变我们的传统出版格局,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开辟崭新的发展空间。

  今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生产数字化和文化传播数字化三个维度,为我们勾划出一系列重大工程。比如在文化资源数字化方面提到,完成中华字库工程,加快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建设;在文化生产数字化方面提到,完成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平台,形成覆盖网络、手机以及适用于各种终端的数字出版内容供给体系,发展动漫、网络游戏,发展电子阅读及有声阅读,开展电子书包试验,重视印刷设计复制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发展数码印刷设计;在文化传播数字化方面提到,加快推进出版物发行数字化改革,建设规模化数字出版物投送平台。

  在总署下发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专栏8《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程》提到6项重点科技工程:1.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2.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3.中华字库工程;4.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一期);5.电子书包研发工程;6.国家数字出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包括全国党报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项目)。其中,前四项是“十一五”时期规划未完成的项目,后两项是“十二五”规划新增的。

  接下来,我会挑选一些与今天的数码印刷设计主题相关的几点内容进行阐释。

  1.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

  这个总预算大概在6亿元左右,可以说是新闻出版行业60年来最大的数字出版工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还没有启动。数字复合出版也就是:一次制作、多元发布、深度标引、多重应用。制定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研发多个技术平台,开展一批应用示范,最终将研制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重大技术装备,其实就是为新闻出版行业开展数字出版提供一种工具,形成由数百项专利构成的领域专利池,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图2所示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之后的典型应用场景。从选题策划到协同编辑,到资源加工、内容审核、产品加工与生产、多渠道发布、运营维护和阅读使用,整个流程将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多渠道发布里就会有一项是按需出版、按需印刷设计。

  2.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

  这个工程是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技术易用性较差,研究数字版权保护标准体系工程标准与接口规范,突破数字内容的出版、分发、传播、消费过程中的数字版权保护关键技术,开发数字版权保护应用系统与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一套标准规范、一批关键技术、一组应用系统、若干应用示范。其中,关键技术中就包括按需印刷设计版权保护支撑技术,应用系统中包括按需印刷设计版权保护系统。这个工程的投资在2亿元左右。

  3.中华字库工程

  这也是与我们的按需印刷设计、数码印刷设计密切相关的。

  该工程对我国出土、传世文献和当代文字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收集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形成文字编码和全部字体字符库。重点研发文字的编码体系、输入输出、存储传输以及相互兼容等关键技术。预计可编码字符数在50万左右,包括汉字古文字约10万、楷书汉字约30万、少数民族文字约10万。

  中华字库工程将全面满足中华各民族古今各类文献的出版印刷设计、数字化处理和网上传输的需要,满足国家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用字需求,满足两岸四地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的需求,使中华各民族文字的使用、中华文明的普及与传播更加方便和高效。国家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5亿元去完成这个工程。

  4.绿色印刷设计和数字化印刷设计工程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专栏7《新闻出版产业振兴工程》明确提出,实施数码印刷设计与印刷设计数字化工程、绿色环保印刷设计体系建设工程两个子项目,加快印刷设计技术、工艺、管理的创新和产业化步伐,实现喷墨数码印刷设计技术自主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印刷设计环保质量体系,发挥绿色印刷设计和数字技术对整个印刷设计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5.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

  2012年5月17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标志着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纲要》由科技部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制定。

  工程目标是: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提高重点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型领军企业,培育发展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重要支撑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6.文化信息资源库

  2012年5月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提出了四大类29项工程,包括两网、五库、七大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十五个重要信息系统。明确提出要“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五库包括: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文化信息资源库。其中,只有文化信息资源库与我们关系密切。

  7.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

  《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总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即将下发。“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是四项重点工程之一。

  实际上,总署已经发布了科技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数字出版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什么还要专门做一个信息化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呢?这充分体现了总署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

  这个工程与今天的数码印刷设计有莫大的关系。我们是想由总署主导,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共同参与,利用云计算、数据仓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散的各类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初步建成集数据存储、管理、交换、发布与应用为一体的国家级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为政府行政监管、行业产业链应用、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这个工程基本上要建3个信息库:一是建立新闻出版机构、从业人员、产品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产品内容数据库;三是市场监管、版权管理、行业统计等政务信息数据库,构建权威、完整的国家级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

  和印刷设计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内容库。多少年以来,我们的梦想就是把我们的作品传播出去,读者想要的东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而在传统的环境下是做不到的,只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才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在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里建立有史以来中国所有作品的电子文档,再加上我们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有那么多的单位参与,我们就可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找到任何他想要的书籍,什么断版、绝版,都不会再有这种概念。因此这个工程意义非常重大。从新闻出版总署来讲,这么多年就没有重视这个事情。总署是管内容的,但是手里却没有一点点内容资源。恰恰是文化部在10年前就规划了两个数字资源的项目,一个叫国家数字图书馆,一个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两个项目就拿到了上百亿元的资金,因此我们新闻出版行业要迎头赶上。

  8.动态数字出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这个项目是我们联系电子工业出版社、武汉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和方正集团今年申请的科技部的一个项目,也和大家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基于按需重组技术的按需印刷设计动态出版服务。如图4所示。

  若干观点

  观点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文化如果能与科技相结合,就天下无敌了。但是,长期以来新闻出版业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为全面深入掌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科技、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现状和需求以及发展趋势,新闻出版总署开展了新闻出版行业科技发展调查。总署信息中心负责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分析、访谈、调研、报告撰写工作。本次调查范围涉及政府、出版、印刷设计复制、发行、数字出版、版权等所有分行业。发放问卷2500份,是新闻出版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科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闻出版单位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出版是数字技术催生的出版新业态,没有数字就没有数字出版。新闻出版单位一定要重视科技,喜欢科技,应用科技,尤其是要和印刷设计圈多打交道。

  观点2:知识服务和平台建设是数字出版的关键

  现在,对于传统新闻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目标大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就是从内容服务商变成信息服务提供商。但是,与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当当等电子商务企业,新浪、搜狐等新媒体企业,方正、同方、汉王等技术公司,中国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相比,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是知识、内容、信息的加工整理、深度挖掘,构建以领域本体为基础的知识库,并提供知识服务和按需出版印刷设计。国际上成功转型的出版集团的道路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

  观点3:新闻出版转型升级是个系统工程

  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是个系统工程。做数字出版难,做数码印刷设计也不容易,而出版数字化全面推进更难,恐怕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功夫。这要求我们必须持续不懈地坚决推进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资源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三个维度,还是在企业内部生产流程、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没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新闻出版转型升级绝不可能。

  回顾一下印刷设计出版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0与1”,出版产业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由印刷设计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从技术层面来讲,历史的轨迹正是由印刷设计来推动出版的发展。

  如果说前几年数码印刷设计还是高高在上、成本很高的,看不到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这一两年已经不是问题了,成本已经很低了。如果传统出版考虑到库存,现在的加工成本甚至还要比数码印刷设计的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出版单位还不能大面积、广泛地推广数码印刷设计呢?责任到底在谁?我觉得责任在我们在座各位数码印刷设计企业的老总们。

  总署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数码印刷设计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以数码印刷设计方式从事出版物印刷设计。因此,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当中,数码印刷设计企业应当、必须或者我们肯求大家,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宣传、帮助、引导出版单位应用数码印刷设计技术,降低图书库存,提高产业效率。相信只要数字出版与数码印刷设计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一定能够共同迈向美好的数字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