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背景

印刷资讯

印刷资讯

解读《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添加时间:2017/11/18 点击:

  在近日公布的《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有几个“首次”格外引人注目:“新版图书品种与印数首次双双下降;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品种上首次超过新版图书”“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近年来首次实现全体盈利”。围绕这几个“首次”,记者采访了行业相关专家,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新版图书品种印数首次双下降

  优化图书结构取得实效

55.jpg

  精品图书方有长久生命力

  近日公布的《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2017年,新版图书品种与印数首次出现双下降;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品种上首次超过新版图书,总印数达到新版图书的2.4倍,单品种平均印数为新版图书的2.3倍。

  为何新版图书品种与印数首次出现双下降?重印图书品种总印数达到新版图书的2.4倍,背后原因是什么?出版单位应如何提升自身原创能力?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专家,请他们分享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出版业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优质内容是安身立命之本

  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新版图书品种与印数的一升一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图书出版正在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

  在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看来,新版图书品种下降,这是多年来不曾有过的事情,确实很可喜。“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从大背景、行业和市场来看是多方面的。出版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大家也越来越理性。很多出版人对多年来年度出版品种增速太快的现象一直表示忧虑,控制品种、提高单品种印数成为大家的共识。”

  聂震宁说,不少出版社近两年来一直在主动调控新品种的增速,提出“降品种,提绩效”,个别出版社甚至明确提出年度新品种减少30%,可整体绩效依然保持着较好增长,体现出优秀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高速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规模性增长,更要沉下心来关注和加强质量建设,追求内容高质量发展才是出版事业的根本。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对此感慨颇深,他表示,从出版社来看,有时出版品种过多,经济效益反而会低,“并不见得一定要在品种数量上做文章,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切实创新上,有优质内容的出版物,最后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出版行政管理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作用。郝振省指出,近几年政府加强了对于书号发放的管理,并不是有求必应,而是根据选题的质量进行筛选,严格查看上报选题是否跟风、空洞、克隆。把控书号发放数量的目的也是促使出版单位上报选题更具有创新性,让新书的出版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性。

  “在行业管理方面,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引导出版企业放缓生产速度,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新投产的品种势必有所减少。此外,在引进与输出版权方面实行了一些相互协调的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也产生了明显效果。”聂震宁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出版物市场“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出版机构都已经转制成企业,自负盈亏的原则肯定要迫使各家出版企业较之以往更加重视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行政管理宏观调控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才发生了这些重要变化。

  精品图书方有长久生命力

  《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年度累计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的58种一般图书中,新版图书占37.9%,重印图书占62.1%。这是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原创出版能力有待提高呢?

  聂震宁觉得,并不是新版图书的印数不如重印图书,就一定得出“出版单位原创出版能力不足”的结论,“新版图书的印数不如重印图书,也属于基本规律,通常情形下,新版图书肯定有待于读者的认识、接受,有待于市场的认可”。

  一些书需要慢慢被读者认识后才成为长销书,而相当数量的书成为市场表现不佳的品种,就此打住。聂震宁说,重印图书必然是以往新品种里的畅销书和长销书,经过市场的检验,加上出版社进一步营销推广,获得了持续销售的业绩。“在发达国家许多出版企业里,允许营销部门新书有较大的退货比例,但严格控制重印书的退货比例,也体现了他们对重印书销售业绩的高度倚重。”聂震宁说。

  但是聂震宁强调,出版单位还是需要不断提高原创出版和开发新品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强者愈强,形成可持续发展。“一个出版企业过多地依赖重印书,既不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上的贡献力也是不足的。出版业说到底还是一份文化事业,文化事业就是要持续做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工作。新品种缺乏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出版人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文化创新的责任。”


  郝振省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于行业的观察,在他看来,此前过度追求出版数量而带来的弊端影响了行业的正向发展,如作者情绪浮躁的不在少数,而编辑也会把作者追逐得更加浮躁,有时候因为有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任务指标在肩,时间紧、任务重,编辑往往不能将作家深邃的思想和创新的萌芽挖掘出来。郝振省说:“写作毕竟是慢活,精品更是耗人心血的过程,需要时间去进行打磨。作者的付出是一个方面,编辑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郝振省认为,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上,一定要坚定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路线,深耕细作,尤其是要有“坐冷板凳”和“磨十年剑”的追求和信念,同时要有“编辑是核心资产、专家型编辑和名编辑是出版社的珍贵财富”的理念,在坚守出版方向的同时,让重要的选题和骨干人才一同成长。

  “希望全行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市场向好的局面,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坚持把书做好,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争取更大的双效!”聂震宁如是说。

  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近年来首次实现全体盈利

  紧抓主业 融合升级

  □本报记者 郝天韵

  “近年来首次实现全体盈利。”当各家出版及发行公司从《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看到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这个喜讯,倍感欣慰的同时都燃起无限动力。那么,面对这样一份优质的“答卷”,人们不禁开始思考,大背景利好的情况下,出版传媒公司上市需要自身具备哪些因素?已上市的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还需提高哪些方面的竞争力,来巩固其主阵地、主渠道的地位?2018年下半年,出版发行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上市的出版公司要以特色主业为主,开辟新的出版蓝海,形成自我的特色优势,不能偏离自己应该担负的使命。”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庞沁文如是说。

  主阵地作用不断彰显

  《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经济规模继续壮大,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在中国内地上市的39家出版传媒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570.6亿元,较2016年增加201.7亿元,增长14.7%;拥有资产总额共计3068.4亿元,增加579.0亿元,增长23.3%;实现利润总额共计223.7亿元,增加53.1亿元,增长31.2%,近年来首次实现全体盈利。

  截至2017年12月31日,13家内地上市的出版公司在主题出版、精品出版上成果丰硕,主阵地作用彰显。2017年,各出版公司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作用,强化导向管理,重点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丰碑的重点作品。如《幸存者》《立德树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红色传家宝》等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国家或省级荣誉。

  “对于上市书企,尤其是出版公司来讲,要以主业为主、以内容为主、以出版为主,通过做大做强主业、做优做精内容,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是它们最基本、最核心的发展逻辑。”庞沁文说。

  在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看来,之所以能够达到“近年来首次实现全体盈利”,究其原因主要有3点。首先,党和政府在政策上为出版公司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政策的推行,让中国的出版业赶上了好时机。其次,是从“去杠杆”到“调结构”的结果。在这样一个经营管理背景下,中国出版业也逐渐去库存、降产能,虽然总体品种数量减少,但单品种书的效益不断提升,追求高质量、精品图书的出版,使出版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再次,各出版公司紧抓主业、紧抓主题不放松,也让上市书企顺势而为,收获了很大“战果”。

  李岩说:“以中国出版为例,旗下以文学类图书出版为主业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当代知名作家作品销售利润的提升都在30%以上,并打造了多本‘超级畅销书’。加大力度做强主业出版,让人文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持续攀升。”

  立足自身融合创新

  与2016年相比,2017年新增上市公司6家,均在中国内地以IPO方式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共计58.9亿元。其中,出版公司3家,即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公司2家,即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世纪天鸿文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媒体公司1家,即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各出版公司立足自身内容资源,持续推动融合发展和数字化升级。比如中国出版的《朗读者》直播关注人数达100多万,“诗词中国”APP下载量超过3600万次,旗下人民文学、商务、中华、三联、《三联生活周刊》的微信公众号入选“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国科传加速推进向知识服务转型,“科学文库”“中科医库”等数字化平台已相继上线运行并形成收益。


  虽然成果显著,然而,对于融合发展的探索,部分公司新业态业务也暂时进入瓶颈期。多数公司新业态业务收入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仍然不高,部分公司新业态业务也未能延续前期快速发展势头。比如,中文传媒以网络游戏为核心的新业态板块收入整体降低16.5%,中南传媒以天闻数媒为核心的数字出版业务收入降低29.3%,凤凰传媒影视、游戏业务收入分别降低63.1%和16.0%。

  对此,庞沁文认为,上市书企的资本运营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怎样把融来的钱“花好”,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如何确立新的战略增长点,如何通过资本运营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是上市书企必须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出版公司融合创新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从国际出版业、互联网企业发展大趋势来看,云计算平台是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出版云平台建设是大势所趋。此外,专业化网络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将是出版公司未来发展的着重点。目前来说,这些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扩大规模,建立更好的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庞沁文谈道,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也将是出版公司融合创新发展大方向,智能推送、陪伴学习机器人、导购机器人等将在出版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谈到融合创新发展,李岩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融合发展的趋势主要是数据平台的搭建、数字出版的增量,“以中国出版为例,这几年数字出版业务为中国出版带来的收益增长都在20%及以上,收益额在2017年达到了17.4亿元”。

  《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部分图表

  新版与重印图书品种(万种)

51.jpg

  2017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5.5万种,较2016年降低2.8%;重印图书25.7万种,增长8.4%。重印图书在品种上首次超过新版图书。

  新版、重印与租型图书印数结构

52.jpg

  2017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2.7亿册(张),降低5.6%;重印图书53.9亿册(张),增长5.3%;租型图书15.8亿册(张),增长4.8%。重印图书总印数为新版图书的2.4倍。

  全国新版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8914册(张),较2016年减少264册(张);重印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20932册(张),减少622册(张)。

  内地上市的出版公司经济规模情况

53.jpg

  2017年,13家内地上市的出版公司总市值共计1659.9亿元,较2016年增加140.3亿元,增长9.2%;实现营业收入共计862.8亿元,增加143.2亿元,增长19.9%;拥有资产总额共计1353.1亿元,增加344.7亿元,增长34.2%;实现利润总额共计96.2亿元,增加23.7亿元,增长32.7%。

  内地上市的出版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4.jpg

  出版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高出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个百分点;较2016年减少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