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

烟包溶剂残留超标风险排除实例一则

来源:《印刷技术》作者:马广省、房效永、时间:2017/11/27 点击:

  2016年12月20日,我公司检测人员在对某一烟包的正式印刷设计样品跟机检测过程中发现,溶剂残留总量为95.91mg/m2(标准为100mg/m2),存在很大的超标风险,随即招集调墨工、印刷设计工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整改。

  问题产品的印制工艺条件

  为便于沟通交流,使业内同仁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借鉴此案例迅速找到解决措施,少走弯路,有必要将该产品的印制工艺条件介绍清楚。

  (1)该产品为我公司固定生产业务中的某一烟包订单,采用卷筒纸7色凹印印刷设计,其中有3色是带有过渡网的大实地,包括1个银底色、2个蓝底色,3个底色相互叠加;2个蓝底色局部镂空处均带有过渡网,漏出银底色;而银底色被2个蓝底色覆盖处又带有网线。整体呈现出类似在哑银卡纸上印刷设计蓝底色的效果。

  (2)在YQ 69-2015《卷烟条与盒包装印刷纸卫生要求》标准实施以前,该产品的印刷设计油墨为酯溶性油墨,安全卫生指标能够满足客户标准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其一,当时该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是按照客户企业标准执行,而各中烟公司烟包产品安全卫生指标的企业标准是在满足行业标准YC 263-2008《卷烟条与盒包装印刷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的技术要求条件下,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制定的;其二,该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是对溶剂残留采取单项判定,单项超出限量要求即为不合格,而且乙醇、乙酸乙酯、乙酸正丙脂、丙二醇甲醚等常用溶剂的限量指标均在YC 263-2008标准相应限量的基础上放大了2~3倍。

  (3)针对该产品3个大实地的工艺特点,为应对YQ 69-2015标准,我们已提前对印刷设计油墨进行了体系转换,把原来的酯溶性油墨改为醇溶性油墨,且截至目前已经正常印刷设计3个批次(每月度1个批次),监控检测均未发现溶剂残留超标风险。

  需要特别说明没有在该产品上推广水性油墨的原因,一是目前国内水性油墨的应用技术还不太成熟;二是水性油墨对刮墨刀、印版等设备组件和辅助设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三是水性油墨停机易干版,但印刷设计过程中墨层叠印干燥较慢,易出现反拉等现象,印刷设计速度较慢;四是该产品大实地上带有过渡网,采用水性油墨印刷设计容易产生亮调处网点丢失、暗调处网点并级现象,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五是水性油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要领与原酯溶性油墨相比差别较大,操作人员从习惯上一时难以接受。

  超标风险排查

  1.查找导致问题产品溶剂残留总量偏高的主要原因

  对比当前和以往产品的溶剂残留检测报告可以发现,当前产品的检测报告上,除乙醇(YQ 69-2015标准中不设限量)外,溶剂含量最高的成分是乙酸正丙酯,含量为72.73mg/m2,而前3个批次的检测报告中,乙酸正丙酯含量在30~40mg/m2之间。可见,当前产品中乙酸正丙酯的溶剂残留量比以往高出30mg/m2左右,如果将当前产品中乙酸正丙酯的溶剂残留量降到前3个批次的水平,那么当前产品的溶剂残留总量可以降至65mg/m2左右,这样就能排除溶剂残留超标风险。

  2.分析导致乙酸正丙酯含量偏高的原因

  在原辅材料和印刷设计工艺均未做调整的情况下,当前产品跟机检测发现存在溶剂残留超标风险,首先想到的是印刷设计速度、干燥温度或排风量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现场查看发现,这3个参数的设置均与前3个批次一致,因此排除了这3个参数对当前产品溶剂残留总量偏高的影响。同时又对烘箱温度、风机排风量进行了实际验证,排除了实际干燥温度和排风量与设置数据之间存在差异而导致溶剂残留总量偏高的可能。

  其次,我们怀疑所用油墨(基墨)本身溶剂残留总量偏高,或者油墨稀释所用溶剂配比存在问题。由于该产品的承印材料为白卡纸,业内同仁都非常清楚烟用白卡纸本身溶剂残留总量很低,对印品安全卫生指标影响很小,而线条版、文字版所用油墨量很少,对印品溶剂残留总量的影响也较小,因此重点怀疑3个大实地所用油墨及油墨稀释所用溶剂配比存在问题。

  根据推理,我们查阅了3个大实地所用基墨的进厂检测记录,未发现溶剂残留总量偏高现象,均为醇溶性油墨,其中乙酸正丙酯含量均不超过1mg/m2。如果同批次基墨不存在质量异常,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基墨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导致当前产品乙酸正丙酯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是3个大实地印刷设计所用溶剂配比存在问题。查阅3个大实地印刷设计所用溶剂配比记录,其中银底色的溶剂配比为乙醇∶乙酸乙酯=1∶1,2个蓝底色的溶剂配比均为乙醇∶乙酸正丙酯=4∶1。但自该产品油墨体系改为醇溶体系之后,一直采用上述溶剂配比。因此,我们怀疑3个大实地印刷设计所用溶剂配比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


  纠正措施

  为不影响正常生产,我们首先把2个蓝底色大实地所用油墨(包括各自墨缸里的循环墨)全部换成新墨(按照相应比例用新的基墨重新调配),同时把所用溶剂也全部更新(亦按照相应比例用溶剂重新调配),开机印刷设计后重新检测,印品溶剂残留总量为89.73mg/m2,其中乙酸正丙酯含量为69.36mg/m2,溶剂残留总量超标风险仍然存在。

  虽然此次对蓝底色油墨及其溶剂配比的重新调整并未解除当前产品溶剂残留总量超标的风险,却缩小了排查范围,说明问题最有可能出在银墨及其溶剂上面。

  随后,我们把银底色所用油墨(包括墨缸里的循环墨)全部换成新墨(按照相应比例用新的基墨重新调配),同时把所用溶剂也全部更新(按照相应比例用溶剂重新调配),开机印刷设计后重新检测,印品溶剂残留总量为56.10mg/m2,其中乙酸正丙酯含量为35.18mg/m2,溶剂残留总量超标风险解除。

  后期,我们又把原墨缸中的银墨(怀疑有问题已经换下来的油墨)、银基墨、原银墨稀释所用溶剂(怀疑有问题已经换下来的混合溶剂)一一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原墨缸中的银墨中乙酸正丙酯含量为65.27mg/m2,银基墨乙酸正丙酯含量为0.75mg/m2,原银墨稀释所用混合溶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乙

  酸正丙酯(乙酸乙酯成分为微量)。因此,我们认为,造成此次产品溶剂残留总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在对银墨稀释所用溶剂进行配比时,误把乙酸正丙酯当成了乙酸乙酯,即银底色的溶剂配比记录中乙醇∶乙酸乙酯=1∶1,实际上是乙醇∶乙酸正丙酯=1∶1。

  预防措施

  为防止误用溶剂而造成的溶剂残留总量超标等安全卫生质量风险问题的再次发生,我公司制订了如下预防措施。

  (1)在溶剂存放区对不同溶剂进行明确标识并分类放置。

  (2)溶剂领用应当两人共同进行,避免单人操作出现错误而无法及时发现。

  (3)对配比好的混合溶剂进行明确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混合溶剂的种类和配比,以及用于何种产品某一色序等。

  (4)更换印刷设计产品时,操作人员要及时通知检测人员取样检测,避免新上机产品出现漏检或延迟检测现象,从而保证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早发现、早整改。

  此案例告诉我们,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凭主观臆断,实际原因往往与我们的主观判断相左,只有按照推理逐步验证,才能找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制订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