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

先站住,再站高

来源:《数字印刷》作者:方玉燕时间:2017/12/16 点击:

  今天,我落入俗套地从一个故事开始这篇文章和思考: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我没有去追究故事的源头和准确性,我们只需关注故事,这样就免去很多“对号入座”的困扰。

  有位企业家去自己的工厂视察时,简单地与厂里的工程师做了交流,而其中有位工程师大声追问总裁:为什么累死的是我,富有的却是你?

  他的回答震憾全场,说:我们之间有3个差别:

  第一,30年前我创建公司,是赌上全部家当,不成功便成仁。而你寄出履历表后就来我们公司上班,而且随时可以走人。我们的差别在,创业与就业。

  第二,我根据市场不断创新,到处对接资源。而你只是做你份内的工作,还时不时闹情绪。我们之间的差别在,选择与被选择。

  第三,我24小时都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如何创造利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公司所有人的收入和未来。而你只想什么时候能休息,哪些对你不公平。我们之间的差别在,责任的轻重。

  这3个差别,明眼人都知道,但在实际情况中,员工仍然会满腹委屈,老板仍然会满眼惆怅,无法理性思考。

  作为创业者,我们如何留住员工,激励员工,最终促进企业发展,帮助员工成长呢?我们就尝试着将这些道理细化到每个公司政策,每个员工行动上,拆分到位了,执行到位了,是不是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呢?

  那么就请随我走进我们的团队,看看我的困惑、反思和小收获。

  我们团队招聘分为两个渠道:一种是内部同事和业内客户推荐的行业经验丰富的员工,可随时上岗,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另一种是校招,经过持续4年的校招,我们也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

数字印刷设计

  有经验的员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我们的困惑是什么呢?有经验的员工在干了三四年以后就倦怠了,在这个行业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去开拓新的职业生涯。

  我们有一个副店长,综合能力非常好,去年他决心转行去开“滴滴快车”,我们挽留不住,只好送他离开。但是人走群不散,我们还把他留在我们的团队群中,公司的团队活动都通知他参加,有聚餐也叫上他,特别是他家里有困难时,我们总监迅速赶到他身边,陪伴他,这些小事深深地印在他脑海。


  经过一年的闯荡,他觉得开车看似是自由的职业,但并非真正自由,你的每一分钟都跟经济利益挂钩,同时你会很孤独,没有团队归属感。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伸出双臂,将他迎接回来。双方都是由衷的开心,不需要更多语言,仿佛他从没有离开过,他又站在了熟悉的机器前。

  这个故事回应了我的主题:先站住,再站高。在每个行业,我们有了基石,得心应手以后,再寻找站高的途径。而不是选择逃离,重新开始,那样会付出更多时间成本。

  如何激励90后员工?

  再讲讲我们如何激励员工吧?大家都知道,校招的学生最难管。第一,他有同学作比较,今天告诉你“我同学提前转正了”,明天告诉你“同学的公司福利有多好”,人事部门一筹莫展,感叹“90后的心思如天上的浮云”。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企业需要员工做什么?企业需要员工有思想、有活力、不服输、不停息地追求。活跃的思想带来浮躁的空气,我们也需要接受这种表面的浮躁。

  既然知道“90后员工”就是这种现状,那么就制定方案,让他们站住、站稳。

  第一步,培训牵引。入职培训3周后,上岗见习,两个月后,新鲜劲儿过去,开始倦怠,更有甚者会觉得“我都学会了,没什么可以再提高”。于是,我们开始线上的语音培训,有经验的店长每天发15分钟语音,进行深层培训,学员需要记笔记,每天反思、复习、提高。

  第二步,岗位提升。我们往往认为,新员工在技能上远远不够,怎么能破格提升呢?需要论资排辈。这点我坚决打破,那是守旧的观念。

  公司里有一部分员工是很好的技术工人,但不适合带领团队;公司里还有一些员工,只愿意上班时间工作,下班时间不被打扰;公司还有一群人,希望24小时工作,只要有希望和前途,这些人就是新毕业的“90后”。破格提升,是留住他们最好的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有一位新毕业学生,专业技能一般,但条理清晰、思路敏捷。我们提升他为店长助理以后,让他负责研究废品率,登记废品数量,研究废品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带团队去跟踪执行。这一举措,给公司节约了看得见的成本,同时还锻炼了队伍。

  第三步,赋予责任。我们都知道,公司里有很多的行政职务,如店长、副店长、值班经理等。他们被赋予责任,需要按照制度去执行一笔笔订单,这是常理之内,没有任何挑战。

  留住其他有潜力的员工,就要赋予他们更多责任。举个例子,我们有位老员工,公司请他负责公司员工下午茶的管理和采购,他很细致地列了表格,核算成本,还经常更换下午茶的花样。这件事很小,但体现了责任和被尊重。

  在这所有的行动中,也要提醒各位看官,需要逃离几个误区:首先,不要梦想着所有员工都能被培养成人才,因为愿意主动改变的永远都是那群极少数爱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人。

  其次,学习机会永远只留给主动学习的人,因为地球人都知道,不爱学习的人注定是属于80%的那群人。公司不要为这群人伤神,找谁其实都一样可以把活干好。

  作为创业者,我们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重用人才的气魄,带领有志向的青年人,先站稳脚下,再寻求更高,何愁企业不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