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

一家高速喷墨印刷企业的自白

来源:《数字印刷》作者:蒋列平时间:2017/02/16 点击:

  技术的革新速度始终比我们预想得快,就像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印刷设计行业兴起的CTP普及浪潮,似乎一夜之间,无论是低端的传统晒版机,还是具有自动拼版、灯具挪移功能的传统晒版机都不复存焉了。而普及之后,CTP所带来的人工、环境成本节省显而易见。基于这一点,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师印务”)相信高速喷墨印刷设计技术的未来前景可期。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类标准与国际接轨,国际通行的清洁能源生产概念在国内得到有效推广,出版、印刷设计行业内按需出版理念也得以萌发与推广。

数字印刷设计

  2002年京师印务迁址昌平

  京师印务隶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从历史根源上讲是一家老牌国企, 2008年完成混合股份制改造,实现了跨所有制的股份制改造,改造后的京师印务加入了民营资本,对市场动向的敏感度提高了。基于此,2010年,京师印务主动找到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寻求合作,与其共建“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计示范基地”,基地发展至今,京师印务已拥有3台方正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

  切身感受 按需出版渐入佳境

  近20年,出版业出现严重的“亚健康”情况,甚至有数据表明2005~2011年图书库存跑赢了销售,更有知名企业家直指:“中国出版业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高库存的羁绊,甚至是风险。”而近两年,多家出版社渐渐开始意识到高库存给企业带来的倾覆之危,开始着手控制图书存量。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2014年出版社内就明确规定,订单量在1000册以下的图书不准上传统印刷机,更不准多印,这样一来不仅能严控库存,更节省了出版社的资金占用率。

  与此同时,京师印务自2012年上马第一台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后,在业内积攒了一批忠实的出版社用户,以及一批稳固的订单。正如教材类出版社每年都要给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送审教材、教辅样书,这类业务品种多、数量小,非常适合用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完成。此外,国内已经有一些出版社将按需出版从概念走进现实,如外研社涉及的小语种教材——泰语、越南语、缅甸语这些比较冷门的语言学科每年需要的教材数量不过70~80本。单品种量少、重印率高、总印量可观,这非常适合利用高速喷墨印刷设计技术实现。另外一些做专业领域教材的出版社也深有感触,京师印务的一位客户专做计算机类教材,目前,他们的短版教材已经全部采用无库存的数字印刷设计技术,甚至连销售都已经碎片化,往往是第一个订单刚刚印完,第二个订单就来了,而两个订单的总数不过300~400册,甚至低至每单只有30~50册的印量,这家出版社所下的按需出版订单印量能精确到个位数。


  出版社对按需出版概念渐入佳境的另一表现是诸多出版社及旗下印刷厂开始关注高速喷墨印刷设计技术,甚至已有部分企业着手购买设备,如早期的中石油彩印、人民日报印刷厂,再如刚刚引进柯达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另有一些出版社也在试图尝试,或想单独引进设备,抑或想联合其他出版社共同出资引进高速喷墨生产线。

  进中求变 从技术革新到经营理念改善

  我们总说印刷设计企业面临人力成本、环保成本等一系列的压力,但却从未有人真正统计过这些压力到底有多沉重,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数据来看,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从2011年的1160元/月调高至1890元/月,预计2017年还会继续攀升。这样的调整幅度对于印刷设计这类微利行业而言,可谓倒逼印刷设计行业严控用人成本。京师印务最高时期达到过360人,在此基础上还要另雇临时短工。2013年,我到任京师印务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缩减人员,整体压缩至200人以内,并将印刷设计行业用人最多的印后装订环节压缩至90人,其中还包括门卫、司机、搬用工。当然,我们并非一味地裁员,不顾生产进度。配合着人员压缩,京师印务还独创了一套人员流动机制,以装订为例,我们拥有折页机、圆盘机、胶订机,我们要求员工多专多能,哪道工序缺人,其他岗位的闲置人员必须服从安排前来帮工,先从学徒干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能同时开2~3种印后装订设备的骨干人才。

  印后如此,印刷设计环节亦然,2014年我们对印刷设计环节进行调整,将当时单页印刷设计车间与轮转车间合并成为传统印刷设计车间,以我们的业务为例,这两种机型的淡旺季有时间差,如轮转生产忙、单页印刷设计空闲时,我们就把轮转班组组拆成两班,将单页印刷设计的人插进来做助手。因为此前轮转车间和单页车间是相对独立的,哪怕轮转车间忙到四脚朝天单页印刷设计车间也不会过去支援,我们为了完成任务量还要给轮转车间单独雇临时短工,管吃管住,180元/天也很难招到人。而将人员打通使用后,员工的积极性更高了,毕竟他们的绩效考核更加多元化,配合着新的用人办法,京师印务内部设置了技能考核小组,可以为同一人定多个岗位、级别,比如某位员工在轮转机上是领机,在单张机上同样能达到领机的水平,那在两种机型上都能拿领机的工资,用计件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和工作动力。京师印务的考核小组会定期为员工组织岗位、级别考核,帮员工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的调整后,我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员工达到了多专多能,整体生产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压缩闲置人力,此外,用绩效考核留住了一批热爱技术、善于钻研的员工,这为我们推广高速喷墨印刷设计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京师印务的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计板块也在采用该模式,但由于数字印刷设计所需技术要求较高,京师印务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计部门的人员处于内循环中,还未与传统印刷设计部门打通。

  而在引入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因为人工成本的问题,我们从360人压缩到了200人,其中压缩得最多的是印后装订环节,这期间我发现对比传统轮转技术,传统单页式书刊印刷机利润贡献率不高、印后配页用人颇多且耗时,个人认为,未来传统印刷设计行业或许会因为人工成本的限制,渐渐自主缩小传统单页书刊印刷设备的使用率,但同等数量的业务又必需要有一个出口,届时,将会是喷墨轮转印刷设备的机会窗口,因为喷墨轮转印刷设计技术所印出来的图书是按顺序自动码放的,不用后期配页,可以实现直接装订、成书。传统单页印刷设备的萎缩也将会推动出版社深入贯彻按需出版概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将是产业链下游倒逼产业链上游去转变的典型案例。也正因此,京师印务短期内将不会再对传统单页书刊印刷设计技术做更多资金投入。与此同时,京师印务还会着眼于精装拓展,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改变、图书的呈现载体也在变,以往我们所提及的数字出版早已变成了融媒体出版,正如一些出版社在确定选题后会选择利用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形式率先传递给读者,待读者认同并形成市场需求后,才会有选择性地购买纸质图书珍藏,这便是大家所谓的融媒体出版对印刷设计行业的冲击,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部分的冲击会影响一部分的平装书,同时也会带来一定量的精装业务增长。精装技术混搭数字印刷设计技术将会是未来印刷企业的一条出路。


  • 申明:南彩上海印刷厂刊登此文《一家高速喷墨印刷企业的自白》,只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标签:
  • 上一篇:2016高速喷墨印刷设计在中国
  • 下一篇:按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