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

按需之道

来源:《数字印刷》作者:李俊杰时间:2017/08/11 点击:

  《易经 • 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说起现在的按需印刷设计市场,叹息其“轻道、重器、未变、不通、难为事业”,不知是否有很多业内人士会有同感?

  每次和业内朋友聊到按需印刷设计,无论是印刷设计里面搞出版的,还是出版里面搞印刷设计的,必然要问到设备问题。这也不奇怪,现代印刷设计就是个技术,按需印刷设计更是个高科技。我们是被高科技培养的新一代理工男,对一个新领域的认知往往都是从“格物”开始,也就是研究这个器,仿佛对于技术的探讨和研究才是务实的科学精神。而重在研究道的“形而上学”,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务虚和玄学的代名词,已是十足的贬义。现在,那我就斗胆谈一点点“道”。

  出版人和印刷设计人对图书的外观有着不同的执着

  搞印刷设计的人拿到书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先看印刷设计质量、纸张、装订、哪印刷设计的,而不是先看内容?我们是不是把人类智慧的精华看成封面、内页、衬纸、插页等部件,是不是绝少自己花钱买书看?

  这并不是说做印刷设计的都读书少,没文化,而是做印刷设计的人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工艺、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很难跳出印刷设计本身去看整个出版产业。作为出版物生产加工的一个环节,印刷设计本身一直向着工业的方向越走越远,并不认为自身属于文化或服务等第三产业。所以,印刷设计行业很难理解,也并不关心出版业的问题,更谈不到去反向引导出版行业的创新。

  工业时代讲究的就是“分工”“专业”,传统出版印刷设计企业不需要了解那么多,拿到订单研究怎么做到“多快好省”就行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或者叫后工业时代,大家都在说“融合”“跨界”。按需印刷设计,尤其是以喷墨数字轮转为代表的新出版印刷设计方式,一定会影响到出版物的选题、设计印刷、储运方式、发行方式,甚至会影响受众的阅读方式和购买方式,给整个出版业价值链带来变革。

  不幸的是,现在从事按需印刷设计的企业,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为主导。多年从事传统印刷设计加工的经历,带给印刷设计从业者非常强大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主要体现在发展方式上。这几年,也许是因为社会资本过剩,投资领域稀缺,按需印刷设计受到了各种资本的青睐,但钱并不能弥补产业发展思路的不足,反而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不足。在廉价资本的推动下,按需印刷设计又向着无限丰富工艺和扩大产能方向去了,后用规模砸压成本,然后用低价摧毁后入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投资兴趣,然后实现相对垄断,然后好日子就来了?这和当年传统印刷设计的发展路径何其相似。

  政府天天喊破喉咙,倡导“供给侧改革”,要转变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很多产业都在痛苦地“去产能”。现在看来,按需印刷设计也很难避免这样的发展路径,这就叫“路径依赖”。终其原因,就是产业创新力不足,这种创新力还真不能说说就能有的,近3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就像一个魔咒,罩在每个印刷设计从业者头上。


  平视出版 平等合作

  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大家去竞争有限的订单,大客户当然很容易把价格压到地板上,印刷企业缺乏话语权,再加上出版社本身就有点儿文化优越感,又处于供应链的上游,是甲方,印刷设计企业总会有一种被俯视的感觉,难怪很多人干脆比喻干印刷设计就是跪着挣钱。

  长期以来,印刷设计在出版行业中就是一个加工环节,上游让我怎么加工我就怎么加工,让我把货送到哪,我就把货送到哪,从来不用考虑,这个产品为什么要做成这样,为什么要印这么多,别的做法不行吗?印刷厂和出版社协作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是上下游关系,从来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和融合。

  国内的出版企业,在前几年大都经历了转企改制,可以说是各个产业当中市场化最晚的一个行业,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维模式却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其实,这些年传统出版企业也要面对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盗版、库存、电子商务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承受着转变发展方式的焦虑和生存压力。事实证明,关起门来搞改革永远成功不了。一系列开放、融合带来的挑战,一定要以更开放,更融合的方法来解决。互联网时代,不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花在补齐自身短板上面,而是拿自己的长板与别人合作,而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开放的观念。

  整合供应链成功的例子很多。很多人都以为富士康是个血汗工厂,只是靠成本优势取得了那么多大品牌的订单。其实他们拥有很多技术专利和核心管理能力,恰恰是他们很多突破性的技术成就了很多创新性的产品和品牌,取得了平视甲方的地位。日本的汽车业能够长期保持高质量和精益化,更是把供应链做到了“生态化”,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不再只是甲方乙方的供应关系,而是达成了共同进退和共同创新的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在,很多出版企业对于按需印刷设计的认识是:对于小众书可以降低起印数,减少库存量,就是一个短版印刷设计方式,是印刷设计方式的补充,而非主流。其实,按需印刷设计快速、灵活的特性必需与出版企业的供应链紧密整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最终体现在出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精度和效率提高上。而我接触过的出版企业,能够认识到 并具备现代供应链管理意识的还是凤毛麟角。

  按需印刷设计可以和很多最新的信息技术集成,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实现很多内容创新和资源整合。但是这种创新在产业链中如果不是自下而上的,那将很难成功。所以,开放和信任是重要的,平视的视角是模式创新的前提。

  现在的按需印刷设计行业,和我们国家很多行业面临的困惑一样,装备的规模和先进程度已经可以让发达国家都羡慕,产能过剩的同时,应用水平却很低。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意识,在于这个被长期轻视的“道”。

  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道”,一次一次地勇敢尝试,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做到更好,日日精进本身就是“道”;也许每一次遇到问题,我们不再抱怨或者回避,而是努力尝试解决的办法,我们就离“道”越来越近了,这就是古人说的“道不远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