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

中献拓方:进入按需出版的全数字化时代

来源:《数字印刷》作者:晓阳时间:2017/05/25 点击:

  提到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献拓方”),圈内大多数人头脑里第一时间就会蹦出若干标签,“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子公司”“拥有多台的数字印刷设备”“连续两次获得科印杯数字印刷设计作品大奖赛的全场大奖”……然而这些标签只是中献拓方的冰山一角。

  6月底,富士施乐与中献拓方在亦庄共同举办了媒体沟通会,向业界宣布其已顺利运行富士施乐1400生产型彩色喷墨连续纸印刷设计系统的喜讯,以拓展更多按需出版业务,此次南彩上海印刷厂www.aituwo.com小编与中献拓方总经理李坚和主任田建伟的交流也为进一步了解中献拓方的过去和现在打开一扇门。

数字印刷设计

  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坚(左)和主任田建伟(右)

  起步,可谓之天时

  当出版业日夜困惑何时才能完成数字出版的转型时,中献拓方早就跑到了出版全流程数字化的队伍前列,当然这也得益于其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先天优势。用李坚的话说,“10年前,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业务指导范围里的577家出版单位中一直默默无闻。”按照对出版社传统的评判标准,知识产权出版社图书出版量低、图书品种少、产值不高,在出版行业里自然排不上名次。但也是因为专利文献刚好与数字印刷设计的小批量、定制化特点吻合,促使知识产权出版社较早引入数字印刷设计技术,接触数字转型思维。田建伟介绍道:“2001年,知识产权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出版特点,并参照国外专利出版的做法,决定引入数字印刷设备,同年成立了中献拓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献拓方是国内最早以公司的形式来运营按需出版的公司,早年除了满足自身的数字印刷设计需要,还承接市场上小批量印刷设计业务。

  悉数中献拓方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在数字印刷设备上的探索就从未停止,2001年引进富士施乐DocuTech 6135以及DocuColor 2060黑白及彩色数字印刷设备;2004~2006年,采购了富士施乐iGen3 、DT180,以及法国NIPSON连续纸数字印刷设备;2011年,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按需出版印刷设计示范工程项目,采购了Xerox Nuvera® 288、iGen 150 Press单张纸黑白和彩色生产型数字印刷机。虽然中献拓方已拥有最强数字印刷设备阵容,但此次的1400生产型彩色喷墨连续纸印刷设计系统的引入依然是有的放矢。田建伟解释道:“首先,现在数字印刷设计市场已经进入了红海,利润率越来越低,竞争愈加激烈,我们希望能够用新设备拓展新业务。其次,中献拓方目前厂房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我们希望能把这些空间合理利用起来,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最后,喷墨印刷设计是整个印刷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中献拓方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也希望能顺应行业发展潮流,尽早采购喷墨设备。”

  中献拓方的数字化转型虽然最先开始于使用数字印刷设备,但不止步于数字印刷设计,如今已形成以数字出版为核心,以图书内容加工、数字印刷设计、图书按需出版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发展公司。

  发展,靠的是科技

  李坚介绍说:“我们是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在说“科技”二字时尤为用力,事后李坚说这是有意而为,中献拓方不只是一个数字印刷设计企业,未来会朝着数字出版应用领域的全产业链方向进行深度探索和实践。李坚解释道:“在数字出版应用的产业链上,中献拓方希望实现从数字内容加工、编辑、校对、排版、印刷设计到物流,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我们的IT技术研发人员达到200余人,而多数出版社的研发人员只有5个左右。这个产业链恐怕目前只有中献拓方有这个实力和可能性去实现。”为出版行业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和配套服务的想法不是近年所提,中献拓方早已在软硬件的配套上埋有伏笔,以选址为例,据田建伟介绍,中献拓方选址亦庄一方面是符合国家对于印刷设计类企业的环保要求,一方面要利用远离市区的有利地理位置建立区域立体化物流系统,将来可为全国多半的出版社服务。


  数字出版从最开始提出到现在差不多快有20年的时间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意识到出版社的数字转型不是引进一套数字印刷设备那么简单的事儿,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以出版社的角度看,除了数字印刷设备,往前要有数字内容加工,往后要有智能编、校、排,这才是真正的数字出版。大家说了10多年的数字出版,好多出版社都成立了数字出版部,但是鲜有实质成效。我认为不是说把纸面文字放到网上就叫数字出版,关键在于放到网上后,是以表层形式还是深层形式来呈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著作权要怎么保障?”这是有着多年数字化版权保护平台工作经验的李坚的思考。

  据悉,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总产值在2016年达到18亿元,其中70%以上的业务收入来自跟数字相关的业务领域,且一多半又是跟知识产权数据直接相关,如知识产权数据加工、专利信息相关的数据库产品、数字印刷设计、电子数据代码化、机器翻译。据悉,在不久的将来中献拓方就要对出版行业发布一款智能编校排产品。“我们的系统将来会成为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客户端。我们的智能编校排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这种开放就业务链来说是有益的。上传平台的数据不仅是一个文本文件,也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所谓的数据结构化是指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先做不同的标引,后定位不同的属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抓取这些数据。所以数据结构化,可以带来更深度学习,使内容的再造变得更加灵活。在中献拓方亦庄总部的大楼里,人数最多的岗位不是印刷设计岗,而是分层处理稿件的员工,他们需要完成稿件数据化和结构化,这也是李坚所说的数据结构化的基础所在。

  践行,探索中国的按需出版模式

  提到按需出版这个词,国内出版人多少能回忆起首次听到Lightning Source传奇案例时的激动,但也会立刻想到国内推行时遇到的阻碍。谈到按需出版,李坚说:“我们国家对新闻出版的制度跟西方国家有很多不同之处。按需出版的构思是可行的。它本身是正能量的、合逻辑的,但目前对于我们来讲,实现难度还很大。从2001年起,中献拓方布局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真正实现按需出版做准备。”

  出版社引进按需出版的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事无巨细。李坚举了个小例子:“首先要面对版权问题,要做全版权运营。现在对出版社来说,有了版权,就希望把这个版权变成电子书或纸质书,甚至变成系统、游戏、软件,那这就存在转换问题。比如有一本书,书的内容将来要演变成一个游戏。我们需要将它转化成一个数据格式文件,这中间不单是简单的转换,转换过程中存在准确率的问题。所以如果数据化从源头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转换就会很容易,其他的应用场景亦然。”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深远而彻底的过程,李坚坚信一旦出版人跨行业去做事,打破一些原有的出版观念,必会有很大前景。

  在图书发行方面,李坚分享道:“现在图书发行有两个转变是值得大家重视的。第一,图书信息流流转更快了,国内一家印刷设计集团已经实现信息流可以直接镶嵌在所有销售信息系统中。第二,这些年,馆配业发展得很快,各个地方高校图书馆都有馆配,而馆配从采购大量书转向为采购数据包。这也是一个趋势。”以前出版公司往往靠人工将图书版权上的20多个属性录入,非常浪费时间,并且输入与实际还存在出入。现在这些数据直接是结构化的数据,可以直接录入,进而直接与系统相连。甚至经过测算,这样的图书信息的信息流一周内可以帮助销售实现15%的增长。出版行业同样需要数据、结构、精准投放释放新的增长。

  总营收的70%来自数字业务,拥有近200余人的IT技术研发人员,这是属于知识产权出版社和中献拓方的传奇故事。传统出版流程在变,业务方向在变,正如李坚所说,“变则通,出版人的观念更要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