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

按需出版 市场认知与业务探索

来源:《数字印刷》作者:数字印刷时间:2017/09/20 点击:

  深度剖析 按需出版的三个“需求”层级

  张 巍 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创投合伙人

  在整个按需出版的产业链中,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很尴尬,因为当当网只是图书业务中的一环,从木桶理论来讲,这一环节还是短板。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现在按需出版的成熟度还不够,无论从上游出版社的配合,还是从印刷厂的配合,都没有爆发到应有的阶段。当当网要在变化的时局中做好站位,作为一个传统的图书电商,我们必须涉足按需印刷设计或按需出版,但深度也只是尝试而已,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体量并不大。

  对于今天所谈到的按需出版中的“需”,我个人认为它其实是多层次的。如果就现有图书内容,从出版社拿到版权及数字资源,然后找印刷厂将其印制出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可谓是第一层次的“需”,但我觉得这个“需”是很短期的。我们更希望能够预测商业革命,也就是上游出版社供应海量的图书品种,消费者根据他们的偏好选择,预定图书后,我们再启动印刷设计,这样一来也就把整个图书生产环节的顺序进行了颠覆,也是我们说的第二层次的“需”。对于第一层次的“需”而言,是我先满足你买不到纸书的情况;第二层次的“需”,指的是你提出喜欢的书,我根据你的需求专门给你印;第三层次的“需”指的是按照你所需的章节进行内容重组,但我国出版政策有所限制,短时间内还不能实现第三层次的“需”,希望相关部门能放开在出版领域的监管门槛。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我们处于第一层次的“需”,在大布局中我们还只是一个配角,无法上升到主流地位。一旦进入第二层次的“需”,整个流程的运营方式就要改变,电商也变得更为重要了。再到第三层次的“需”也就到了内容付费阶段,届时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概念都会模糊。从现在的理解来看,按需出版还只是一个边缘业务,未来可能会发展为核心业务。

  成本是按需出版的基础

  李 文 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

  按需出版中的“需”,首先还应该来自于读者、用户,这种需求就像习总书记讲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反映到文化产品中,这也必定是一个多元化的需求。我国图书市场发展程度远不及西方国家。在没有进入互联网时代时,读者的“需求”还不能被上游出版社有效地生产出来,但在智能化网络时代,我们可以用C2B的模式把用户端需求有效地搜集起来,达到规模化生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也在布局,但我们发现,现在的成本还是偏高。首先,我们要解决如何面对独立的客户,其次我们要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只有让机器的产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才能全面降低设备购买、运营、维护的成本,成本降低是发展的基础,后续的文件输出、制作、大数据系统建立、内部供应链打通、会员信息化等都需要低成本的重要带动作用。我们也正在考虑当条件成熟时,进行进一步的布局。

  寻求新服务 实现产业链互动

  郭建红 中图数字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信很多年轻人都看过“逻辑思维”这档节目,主持人罗永浩曾提出过一个理论——未来出版的核心将会变成图书的推荐人。相应地,他们也做了一个实验,由罗永浩推荐的一本书,一小时内卖了8000本书,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图书的需求确实来自于市场,而且读者的“需”也要继续探讨。正如徐升国所长所说:“企业必须转型,要从生产型企业转型到服务型企业”,在满足出版社需求的同时,还要创造新的需求,甚至从印刷设计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推荐一些创新服务给到上游企业,这样才能实现产业链上的互动。

  从图书发行环节来讲,未来也会变革。我个人认为,电商仍然是未来图书的主要销售渠道,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专注图书销售的电商平台牵头做按需出版会遇到问题,毕竟亚马逊能在国外把按需出版做得风生水起是基于国外完备的诚信体系。或许,以当当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已经非常发达,但要在出版领域迅速且深入地介入到整个按需出版链条上还不太现实。所以,我个人希望,按需出版各环节上的企业做好应做的事,在此基础上寻求产量链上的互动,才能真正地把整个行业往前推动。


  标准化、软件及跨区域发展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安 骏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内容管理制作部主任

  从2016年下半年,我社已经转变了经营思路——从规模效益向指标效益转变,所以,明年控制图书的品种、丰富数据规模是必经之路。对于需求而言,我相信一定是来自于产品特点所导致的市场、用户结构以及其行为习惯发生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做到完全的以销定产,即按需生产。我们的做法是,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融合化的方式。在今天的会议上,很多嘉宾提到大数据,我们也正在运用大数据的方式调整按需出版业务的节奏。

  从现有我社的经验来看,业务量还比较欠缺。我们为了推广按需出版项目,把很多书的规格降低,包括把精装书变成平装书,用统一的纸张。我们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做好标准化和软件,因为只有做好了这两点才能实现自动化,为后续的智能化铺路,在此并不建议大家跨越式发展,因为一般的企业不具备跨越发展的条件。其二,开始跨区域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很有可能出版企业下一步要考察和关注的重点就是跨区域发展,有意要发展按需出版的印刷设计企业可以考虑开始布局了。

  成本仍是关键 闲置资源不容忽视

  田建伟 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谈到按需出版,我个人认为其在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环节中也包括了不同的角色,比如出版人、读者、生产方……而要想加快按需出版的发展进程,就必须要强调“规模”,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很多人都认为数字印刷设计的成本是按需出版的门槛,这也导致了传统印刷设计与数字印刷设计的平衡点僵持不下。

  目前,很多印刷设计企业设备闲置率较高,希望能有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将部分设备放在一起,随需随用,不仅能减少整个行业的设备重复投资,更能减少人员成本的投放。同时,对于购置设备或软件,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给出一些政策性的指导,更要倡导避免恶性竞争,我并不希望看到大家进行低价竞争,这不仅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更挫伤各位同行对按需出版的信心,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大家无法良好有序地将按需出版发展下去。

  今年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印刷设计与环境的博弈,数字印刷设计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包括十九大、APEC会议等国内国际会议,开会期间很多传统印刷设计企业都停产、限产,但我们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且越是传统印刷企业停产限产,我们的订单就越多。数字印刷设计技术是整个印刷设计行业的技术更迭,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场革命,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印刷设计。

  打造一条通往按需出版的“高速公路”

  宗义刚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POD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

  这么多年来方正一直在坚持推广按需印刷设计,我们也在积极地进行各方准备想把这个市场撬动起来。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思索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按需出版这个“挑剔”的业务量释放出来。

  从技术角度来讲,目前,按需印刷设计,尤其是喷墨按需印刷设计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多年来,方正在推动按需出版进程中,也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比如对于数字印刷设计专用纸张的调整、油墨配方的改善。而最近,我们在做的另一个事情是利用方正在软件方面的经验,帮助出版单位简化流程、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甚至如何让出版社更简单有效地与印刷设计企业对接,将双方的需求彻底打通。未来的按需出版模式中,一定包含着异地印刷设计,就近服务的理念,印刷设计企业可以根据电商平台或出版社仓储,进行合理地布局。而方正未来要做的是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打通出版社与印刷设计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尽快打造一条通往按需出版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