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

从“制造”到“智造”工匠精神护航印刷设计文创产品创新

来源:《数字印刷》作者:呼啸时间:2017/12/15 点击: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的传统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印制技法,也是中国印刷术的起源。“镂像于木”为制版,“素纸”为媒,这一传统的因缘结合造就印刷设计的开始,而四色的分版刻制也就延伸为了今天的CMYK分色制版。在机器时代革新的催化下,印刷设计将走向新的时代。对传统复兴和传统工艺振兴的期待,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下,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的共识。百余年来在传统与现代、手工业与机器生产、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印刷之间形成的一系列不可化解的矛盾,仿佛在一夜间冰消瓦解了。这是一次思想解放,是从西方崇拜、现代化崇拜和GDP崇拜中解脱而后产生的一种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一次精神觉醒。正如经济新常态不是停滞而是升级,复兴传统文化不是倒退而是进取,重振手工生产同样也不是保守而是创新。这种创新,不是一部分人的主观想象,更不是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而是以沛然不可遏止的文化内需为驱动,在供给侧政策下形成的一连串自发的探索和实验。简言之,传统工艺振兴,不是简单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而是在文化上升格,在产业上升级,两者都是时代的必然。

  我们不缺“拿来主义”

  如今,中国不仅步入一个后工业社会,而且进入了一个大范围资源整合的全球化时代,以及鼓励分散式经营的互联网时代。在后工业时代,包括文创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被期待成为支柱型产业。曾几何时,好莱坞和迪士尼这类大众娱乐工业,被当作文创产业的范本。一时间,遍地都是动漫产业园,满柜台都是文创衍生品。但是,无论这样的产业创造了多少产值,它们所满足的都不过是低端文化需求。相对于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手艺人,平面设计师在这个时代并不稀缺。全国有2000多所设计印刷院校,会电脑制图的学生多如牛毛。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振兴传统工艺非现代设计印刷莫属。“心手合一”的传统工艺融意匠与制作为一体,对应标准化机器生产的现代设计印刷则将绘图与制造、创意与生产分离。平面设计师或许更了解当代生活需求,或许不乏灵感和创意,但假如他们不深入了解工艺、材料和文化特性,便无法为传统工艺做出贴切的设计印刷。再者,如果不能把控好制造环节,再好的设计印刷做出来也是垃圾。现实中的“现代设计印刷+中国传统元素”多半沦为“抄来的西方设计印刷+中国元素”,既无创意,也没有品质,卖着品牌店的价格,看着不过是劣质的小商品。

  以传统文化精髓做支持,以工匠精神做制造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意识到制造环节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地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手工劳动者为他们的设计印刷代工。然而,这并不是传统工艺的复兴,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制造”。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任何生产力要素都不是绝对重要的,谁能在短时间内聚合资源,谁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这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用传统文化精髓做支持,以工匠精神做制造,将印刷设计科技和现代理念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品牌产品,才是我们作为研发者和文创平面设计师应走的路线。从我国公布的一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产业总量已颇具规模。但如何将“小、弱、散”的文化企业集聚起来形成合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相继落成,由做大到做强的战略性转型日益凸显。“苹果市值已经超过了微软,是不是苹果的技术含量比微软高?不是,其实是苹果在文化上占了上风。”在第四届中国CEO高峰论坛上,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张建韬主席提出:制造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制造”转向“智造”。

  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转折点,传统的文化产业正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转而被新兴的产业形式取代。数字出版、3D电影……这些几年前还让人眼花缭乱的名词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发达的中国来说,文化创意产业还可承担引领产业升级的重任。比尔•盖茨说过:“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创意无形但异常活跃,这就注定了它与其他产业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它既可以通过应用技术手段嫁接在最尖端的科技领域一展身手,也可以深深融入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在文化创意产品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方面,文创产品的适销对路,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即文创产品能够契合消费者的心灵世界,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基本诉求,这样的文创产品,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产品;另外一方面,文创产品必须能够承载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及价值,即在文创产品的物质形式上,能够承载精神价值。所以,南彩上海印刷厂www.aituwo.com小编以为,对于文创产品的出新来说,必须用“工匠精神”护航,才能得以实现!